一、概述
什么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形,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的模拟应对活动。
再直白点讲就是企业在正常生产运营的时候组织一定人员进行的一种针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的“演习”,这种“演习”是有目的、有组织的。
二、演练目的
为何要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这其实也是应急预案本身的要求,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同时达到锻炼队伍、磨炼机制、宣传教育、查漏补缺,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的目的。
三、演练形式
演练形式可以简单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操演练。
(1)桌面演练:
针对环境事件情景,利用图纸、沙盘、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进行交互式讨论和推演的应急演练过程;
(2)实操演练:
针对环境事件情景,选择(或模拟)相关设备、设施、装置或场所,利用各类应急器材、装备、物资,通过分析决策和实际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和处置的过程。
四、演练内容
(1)桌面演练
讨论或模拟信息报告、指挥协调、现场处置、应急监测、演练流程、安全防护和应急保障等。
(2)实操演练
1)确定突发环境事件情形
突发环境事件情形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形,可根据企业需要确定:
a.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失控。
主要为有毒有害气态或易挥发性液态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空气污染,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的情景。
b.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失控。
主要为液态或气态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空气、水体或土壤污染,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情景。
c.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失控。
主要为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水体或土壤污染、人员伤害或次生化学反应情景,重在体现对人员的安全防护。
d.危险废物失控引起污染。
主要为因意外事故、操作失误、自然灾害或火灾次生引起的空气、水体或土壤污染,或组合发生的情景。
e.生产废水事故性排放。
主要为因原水超过设计处置能力,或工艺设备故障,或停电,或操作失误等引起的超标排放事件情景。
f.生产废气事故性排放。
主要为因管理失误、操作失误、装置故障引起的超标排放事件情景。
g.火灾爆炸事故次生环境污染。
主要为火灾爆炸次生环境污染的情景。
h.环保设施生产安全事故。
主要为废水处理池维护检修作业过程中发生人员中毒、窒息事故的情景。
2)预警与报告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发出预警信息,报告事件情况,成立应急指挥部,调集应急处置队伍和相关资源,开展应急处置行动。
3)指挥与协调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对事件现场的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和环境影响范围进行监测,为应急指挥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4)应急监测
制定应急监测方案(确定监测范围、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方法)、采样与分析、监测结果与数据处理、监测过程质量控制、监测过程总结等。
5)现场处置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按照应急预案和现场指挥部要求对事件现场进行控制和处理,包括安全警戒、风险区域内人员疏散转移、污染源控制、危险物品转移、污染物拦截、污染消除等作业。
6)应急通讯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在应急处置相关部门或人员之间进行音频、视频信号或数据信息互通。
7)医疗卫生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调集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并开展卫生监测和防疫工作。
8)后期处置
根据环境事件情景,应急处置结束后所开展的现场洗消、伤员治疗、安全检查确认、事件原因调查、应急处置过程评估与总结、经济损失评估和相关善后工作。
五、演练总结
依据演练记录和其他信息资料对应急演练准备、策划和实施等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分析,评估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参演人员的处置能力、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重点是描述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和对完善预案、应急准备、应急机制、处置措施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演练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